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3年人口数据情况。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111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

d9d02b0841ac975a75bef3b7760b3357_640_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png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统计局

这意味着,人口通缩速度正在加快。2022年,全国人口首次转向,减少了85万人。去年又减少了208万人。生育率是育龄女性(15-44岁)所生子女的平均数量。维持社会人口规模所需的人口更替水平是2.1,低于此数值的国家可能总体人口老龄化,人口数量随时间减少。

根据历史和国际经验,总生育率1.5是一条高度敏感的警告线。比如日本自1995年总生育率跌到1.5以下之后,无论国内如何鼓励生育,总生育率一直没能回升。

不止是中国,全球生育率都在降低,2020年世界范围内的生育率约为2.4,在过去的50年中全球生育率下降了一半。自从1992年起,我国总和生育率已经跌到了2.1的更替水平以下,自2000年以来长期处于1.5以下。随着活水平稳步提高,为何还会出现越发展出生率越低呢?

80fb0b1c63123df5a584b7c997287fa4_640_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png

UnitedNations


对于日本、欧洲、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富裕地区来说,不愿生的原因,主要是年轻人更加追求自由、追求精神生活,这也是文明发展的必然。有数据显示,生活水平低的国家生育率要高得多,而相对生活水平高的国家则生育率偏低。虽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两者的关系,但趋势却很明显。受教育程度是新世纪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先前发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Population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女性普遍推迟生育,并一定程度上影响生育率。具体而言,受过研究生教育的女性初产年龄明显高于受过大学教育的女性。在推迟生育高峰期(1951-60年),受过研究生教育的女性在38/39岁时达到第65个百分点,受过大学教育的女性在34岁时达到第65个百分点。

754cfac01a4e64bf4c545ce05f5b7ba4_640_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png

生育率与人类发展指数(来源:ourworldindata.org)


同时,关于推迟生育是否与生育率下降有关,各国的研究分析结果各不相同,在低生育率和最难兼顾工作和家庭的国家,推迟效应更强。关于影响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制度、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的问题,可能比确定推迟生育的生理上限对生育率的转变有更重要的影响。

此外,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生活经济压力是导致推迟生育的根本原因。据育娲人口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平均养娃到18岁的成本是人均GDP的6.9倍,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韩国。这意味着,中国的人均养娃成本可能不是最大,但压力绝对是全球前列,毕竟韩国虽然成本最大,但收入比我们高很多。

image.png

从不同省市来看,养娃压力最大的是甘肃,养大一个娃到17岁,需要耗费一个家庭16.2年收入,相当于每年的家庭收入都投入到孩子身上了。

e5c986148572d4e9c4137bd0930ffe7d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育娲人口、国家统计局

由于多方因素的影响,推迟生育已经是一个普遍存在且将持续的现象。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看,高龄生育会带来很多风险,但面对当前复杂的社会因素带来的生存压力和自我意识的提升,使人们对于生娃这件事有了更多的顾虑和担忧。

尽管如此,高龄生育也不是没有好处的,给孩子更好的成长环境才是真正的“优生优育”。有研究显示,年长的母亲可能有更稳定的关系,受过更多的教育,并获得了更多的物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