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节律,即生物钟,已得到科学家的广泛研究。昼夜节律赋予了人类行为和生理学的时间模式,使身体内在与外在环境的预期变化保持一致,被扰乱的昼夜节律会对健康产生影响。逆天而行的作息会增加代谢紊乱的风险,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甚至癌症风险。


癌症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绝大多数转移性癌症患者只能得到治疗,而不能治愈。此外,昼夜节律紊乱也与癌症转移有关,昼夜节律与肿瘤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转移的影响仍不清楚。


2024年6月4日,中山大学李建明苏州大学沈彤等研究人员在" Cell Metabolism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Dysfunctional circadian clock accelerates cancer metastasis by intestinal microbiota triggering accumulation of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显示,昼夜节律紊乱,加速癌症转移。昼夜节律紊乱会诱导髓源性抑制细胞和功能失调的CD8+ T细胞积累,从而促进癌症转移。此外,失调的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牛磺胆酸,也会促进髓源性抑制细胞积累,导致癌症转移。


image.png

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源自造血干细胞,是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未成熟髓系细胞,它们能够抑制T细胞、B细胞、NK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多项研究表明,MDSC不仅直接促进免疫逃逸,而且还有助于肿瘤侵袭。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分析了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发现,昼夜节律紊乱、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的积累与癌细胞转移密切相关


接下来,建立了“倒时差”小鼠模型,一种典型的昼夜节律失调模型,通过注射建立了结直肠癌肺转移的小鼠模型,结果发现,昼夜节律紊乱促进了小鼠模型的结直肠癌肺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鼠模型肺转移肿瘤中,MDSC及其亚群细胞出现了大量的积累,表达PDL1的MDSC及其亚群细胞的比例也明显更高,同时,MDSC及其亚群细胞失去了振荡节律


image.png
昼夜节律紊乱通过诱导MDSC积累促进CRC肺转移

此外,研究人员还构建了两种核心昼夜节律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创建了结直肠癌转移的小鼠模型,结果发现,与正常小鼠相比,昼夜节律基因敲除小鼠更容易发生结直肠癌肺转移,并且在肺转移瘤中,MDSC的比例明显较高,表达PDL1的MDSC也明显更高,MDSC也失去了振荡节律。


进一步,研究人员建立了大脑中枢时钟缺陷的结直肠癌转移小鼠模型,发现中枢昼夜节律时钟紊乱促进了结直肠癌的肺转移,并且MDSC和表达PDL1的MDSC比例更高,与“倒时差”小鼠模型相似。


体外试验显示,与正常小鼠相比,“倒时差”小鼠、核心时钟基因敲除小鼠、中枢时钟缺陷小鼠的MDSC细胞对CD8+ T细胞杀伤能力的抑制作用均更强,并且这些小鼠的CD8+ T细胞增殖能力也大大减弱。


同样,在小鼠模型体内,小鼠肺转移中的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数量明显更少,并且表达PD1的CD8+ T细胞比例更高,分泌干扰素γ的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数量明显更低,而这些都有利于癌细胞转移


image.png
肠道菌群失调诱导MDSC积累促进CRC肺转移

最后,研究人员还分析了“倒时差”小鼠模型的肠道菌群,研究发现,昼夜节律紊乱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肠道群群及其代谢物牛磺胆酸会促进髓源性抑制细胞积累,从而促进癌症转移


综上,这项研究将昼夜节律、肠道菌群、髓源性抑制细胞联系了起来,揭示了癌症转移的内在机制,以控制癌症转移。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4.04.019


医诺维(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