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发布日期:

2024-06-10

简要介绍:

《柳叶刀》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中风仍为我国人群中致死率最高的疾病。近20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下降了9.0%,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上升了35.0%。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缺血性中风的患病率由2010年的1 100/10万上升至2019年的1 256/10万,超过80%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针灸用于治疗中风病,以提高运动、感觉、言语和其他神经功能,减少脑梗死面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肯定了针刺治疗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Ⅰ级推荐,A级证据)。

以陆氏针灸(陆瘦燕)、杨氏针灸(杨永璇)、方氏针灸(方慎盦)等为代表的海派针灸流派对中风病的证候辨别和治疗方法具有明显的特色和疗效。其中,海派中医陆氏针灸2009年和2011年分别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优势病种为中风病的针灸治疗。流派创始人陆瘦燕1950年所撰《针灸正宗·中风预防法》中强调以中风急性期治疗为重点,重视中风发作之先兆症。在此基础上,陆氏针灸传承发扬流派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通过规范化临床研究证实,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中风患者生存质量,并且显著减轻中医证候要素的复杂程度。尤其是急性期第2~7天的针刺介入治疗,能显著改善偏瘫患者1年后的远期运动功能,降低中风病的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

为了促进海派针灸防治缺血性中风运动功能障碍学术思想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使临床针灸医师更加规范地实施缺血性中风运动功能障碍的“辨病、辨证、辨经络”方法,提升海派中医针灸临床服务能力和学术影响力,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上海市针灸学会脑病分会组成专家组,采用文献系统分析、德尔菲法专家问卷、专家研讨会等方式,根据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对针灸防治缺血性中风运动功能障碍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推荐意见。

海派针灸防治缺血性中风运动功能障碍临床诊疗专家共识_裴建.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