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机构:

中国抗癌协会宫颈癌专业委员会

发布日期:

2024-02-02

简要介绍: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简称恶黑)是起源于上皮基底层黑色素细胞的一类恶性肿瘤,其侵袭转移潜能强,病死率高。恶黑主要分为3种基本类型:(1)肢端型:主要发生于手足部位。(2)黏膜型:来源于鼻腔、鼻窦、鼻咽、口腔、直肠及肛管、生殖道、食管、泌尿道等部位的黏膜,年发病率0.34/10万,其中女性原发于生殖道的黏膜恶黑约占3%~7%。(3)皮肤型:包括日光暴露部位皮肤高发的慢性日光损伤型(CSD)、躯干皮肤高发的非慢性日光损伤型(non-CSD)以及原发病灶不明型。亚洲人及其他有色人种以肢端型及黏膜型高发,其中黏膜型占22.6%,而皮肤型以白种人高发。黏膜型与皮肤型的靶基因差异明显,治疗反应也不尽相同。

女性生殖道恶黑主要发生于外阴和阴道,原发性子宫颈恶性黑色素瘤仅占2%~13.3%,归类于黏膜型恶黑。1944年,Taylor等报道了第1例记录完善的原发子宫颈恶黑患者,之后相继出现以病例报道为主的文献。1959年Cid在3.5%的子宫颈活检中发现了基底黑色素细胞,原发子宫颈恶黑的诊断才被接受。原发子宫颈恶黑发病率多年来变化不明显,放射线照射、雌激素影响、妊娠期免疫抑制可能是潜在的危险因素。目前,还没有针对原发子宫颈恶黑的标准化治疗方案或指南。

中国抗癌协会宫颈癌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成立原发性子宫颈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及治疗指南编委会(以下简称编委会),基于回顾性临床研究证据和临床经验,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NKI、万方等国内外数据库。英文文献检索主题词为“cervix”OR“uterine cervix”OR“cervix,uterine”OR“cervix,uterine”AND“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melanoma”“mucosal melanoma”等。编委会对指南内容进行讨论确定推荐意见并最后由中国抗癌协会宫颈癌专业委员会专家审定。指南中的推荐意见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编委会广泛认可的临床经验而形成。指南推荐等级遵循“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证据等级和推荐级别”分级法。

原发性子宫颈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及治疗指南(2024年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