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机构:

欧洲胃肠病学联合会

发布日期:

2024-09-14

简要介绍:

良性结直肠切除术用于治疗一系列非肿瘤性疾病,包括但不限于憩室炎、炎症性肠病(IBD)、结肠息肉病、功能性肠病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虽然手术过程与肿瘤病例相似,但主要区别在于这些非肿瘤性切除术中会保留更大一部分肠系膜。然而,无论潜在病因如何,任何类型的结直肠切除术都可能对患者的肠道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胃肠道功能障碍是非肿瘤性结直肠切除术后常见的长期并发症。在憩室病患者中尤其如此,据报道,在左半结肠切除术后,高达 25% 的患者出现不良的功能结果。肠道功能障碍可表现出各种症状,包括急迫感、便秘、大便失禁和 / 或腹痛,所有这些都需要不同的管理策略。最近的研究表明,80% 的患者在结直肠手术后会出现晚期残留症状,其中 70% 的患者在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在护士主导的诊所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积极结果,突出了认识和处理这些并发症的临床和社会经济价值。尿失禁和性功能障碍是结直肠手术的其他潜在长期后果。本指南主要侧重于解决非肿瘤性结直肠切除术后的胃肠道症状。所有长期后遗症都可能对患者的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为了明确起见,在本指南中我们将使用 “胃肠道症状” 这一术语。

胃肠道症状可能导致非肿瘤性结直肠切除术后的一系列长期后遗症。每种症状模式取决于具体的切除类型,因为不同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导致了胃肠道功能障碍。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任何手术切除之前,良性结直肠疾病本身通常就涉及功能障碍,如功能性便秘、大便失禁或腹痛,这些功能方面导致了症状的复杂相互作用。此外,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结肠血管神经支配的神经化学变化可能导致腹痛和伴随这种疾病的肠道习惯改变。

右侧结肠切除术通常会降低胆汁酸的吸收能力。由于在右侧切除术中回盲瓣被切除,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可能进一步导致肠道功能障碍。这些功能障碍可能表现为大便稀溏、排便频率增加和 / 或夜间排便增多等症状。其中一些症状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行改善或消失。然而,许多患者会经历持续的肠道功能障碍。如果仅进行了阑尾切除术,则不在本讨论范围内。

左半结肠切除术可能导致腹泻、粪便破碎、梗阻感和排便时间延长等症状。主要病因被认为是左半结肠切除术后水分吸收能力降低。此外,作为防止粪便快速进入直肠的高压屏障的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缺失,可能导致大便失禁的发生。对(肿瘤性)直肠切除术后功能结果的研究确定了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这被认为是一种多因素病因的病症。主要的促成因素包括直肠切除术后储袋功能丧失、肛门括约肌功能下降、自主神经去神经支配和传入感觉丧失。这会导致腹泻、频率增加和急迫感等症状。虽然对良性疾病切除术后的类似症状描述较少,但也可能发生。

对于难治性 IBD 患者在切除术后希望恢复胃肠道连续性的患者,会进行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PAA)。IPAA 术后肠道功能障碍是常见的长期并发症,据报道储袋失败率在 3% 至 15% 之间。大便失禁失控是储袋失败的潜在原因。IPAA 患者中观察到的排便障碍通常是由于排便时盆底和肛门肌肉的反常收缩和 / 或松弛受损所致,临床上称为 “排便协同失调”。有关导致肠道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的进一步阐述,请参见本指南的 “第一部分 —— 肿瘤性疾病的后遗症”。

我们知道预防措施在处理这些胃肠道症状方面至关重要,包括考虑预处理方案。然而,本指南的目的是整合关于非肿瘤性结直肠切除术后胃肠道症状适当评估和管理的现有证据。

据我们所知,之前没有关于良性适应证结直肠切除术后长期后遗症评估和管理的指南发表。因此,本项目的目的是利用现有最佳证据制定关于该主题的最新欧洲多学科联合指南。

UEG/ESCP/EAES/ESPCG/ESPEN/ESNM/ESSO 合作指南:结直肠手术后胃肠道症状评估和管理(第二部分).pdf